2、钦州市实施"走出去"的经贸项目,到2003年底,实施较好的有4个项目。灵山县粮食局1992年与越南河西省5.19食品联合企业在越南境内合作食品塑料包装彩印厂,项目投资额90多万元,投资经营10多年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广西南珠集团公司1999年与印度尼西亚水产公司在印尼境内合作珍珠养殖,项目投资额约180万美元。钦州中力机械股份公司2003年与越南交通部TMT公司达成合作项目,向越南出口农用运输车年产1万辆生产线的主要设备,价值约60万美元。钦州嘉华矿业有限公司与越南太原矿业总公司签订合作开采协议,项目投资约200万人民币。
四、2004年外经贸工作思路
1、2004年钦州市外经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加入WTO和即将与东盟建立的自由贸易区,今年11月份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历史发展机遇,加快钦州市出口商品、出口市场、出口贸易方式、出口经营主体四大结构的调整,及时跟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全面提高钦州市的对外开放水平。
2、为了落实市委"323"工作思路,做好参加"南博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市委、市政府今年5月份成立"南博会"钦州工作领导小组。我局根据领导小组的部署,采取各种途径和手段,向企业宣传南博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介绍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贸易投资政策,促进钦州本地企业关心、了解和踊跃参加南博会。今年7月份组织一批企业到东盟国家考察,了解东盟国家的市场状况,大力宣传钦州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推出一批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工业、农业、旅游业、基础设施项目参加南博会,并争取谈成一批项目,以促进钦州的招商引资,进一步提升钦州市对外开放的水平。
3、进一步发展和整顿边境贸易。边境贸易是广西特色经济,应充分运用边境贸易的优惠政策,发挥钦州口岸果子山边地贸码头的优势,积极寻求边境贸易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钦州果子山边地贸口岸是国务院1994年批复为对外开放口岸,进出果子山口岸的船舶只限于1000吨以下的中国籍和越南籍船舶。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钦州市与越南的边境贸易发展,钦州口岸的综合竞争力也逐步提高。钦州口岸边地贸码头建议向国家申报将原来进出果子山口岸的船舶只限1000吨以下,增加到5000吨船舶以下,并增设钦州果子山八通码头为进口越南煤专用码头,扩大海关的监管范围,以促进钦州边境贸易更大的发展。
4、建立和强化开拓东盟国家市场的中介机构和组织。要把产品打进东盟市场,首先要收集东南亚市场信息、分析市场行情、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钦州与越南,东盟国家有关部门应建立一些中介组织和合作机构,今年钦州市争取在越南筹备设立钦州办事处,以辐射整个东盟国家和地区,每年不定期地举办几次经贸会、招商会等,参加人员有双方各级政府官员、学者、企业界人士等。为双方企业增进了解,协商解决经贸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场所和条件,提供经贸信息。
5、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东盟市场"北部湾经济合作园"。北部湾经济圈与湄公河流域的合作都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重要项目。钦州要融入南宁经济圈,融入中国-东盟博览会,北部湾经济合作问题已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2000年底,由湛江、海口、北海、钦州、防城港等5市牵头成立的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已举行过三次组织成员大会。钦州市要积极与各成员单位联系和沟通,邀请越南环北部湾的省市政府参加,共同探讨北部湾沿岸中国的广西、广东、海南与越南沿海各省市的合作。争取在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建立"北部湾经济合作加工园",在关税和其他方面建议国家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以促进钦州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
钦州保税港区
本报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保税港区在广西重要临海工业城市钦州诞生。昨日,有关部门披露,5月29日,国务院已正式下发文件,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
今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加快构建沿海和城市保税物流体系。广西从去年8月启动钦州保税港区的选址论证和申报工作,并由钦州市政府委托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钦州保税港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上述规划于5月21日通过专家评审。
有关官员引述《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的批复》称,钦州保税港区选址于钦州市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保税港区功能定位包括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与配送、进出口和转口贸易、出口加工等业务。
据悉,这是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和宁波保税港区之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第六个保税港区。此间有关官员表示,钦州保税港区的设立和建设,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中新)
钦州特产
钦州的特产排号第一当然是猪脚粉了,要说历史典故,几乎找不到有这方面的文字记载。其制作的方法也很简单,没有复杂的工序,只是把猪脚洗净斩件,配予八角、桂皮等料烹制,食用时,一碗汤粉加一块油得发亮的猪脚,配一小碟的辣椒酱。也许因为它的经济实惠,油水充足,不容易饿,很符合钦州人的口味,成为钦州市民早餐和夜宵的至爱首选。钦州猪脚粉和广西桂林的“桂林米粉”、广西柳州的“柳州螺丝粉”以及广西南宁的“南宁老友粉”不同,在钦州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可能看到“正宗猪脚粉”字样,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难得出谁“正宗”的结论,但凡猪脚加粉都是猪脚粉,只是味道良莠的问题就由食客定论了。虽是不一样,但大致做法是一样的,所以你不必担心味道差异过大而要挑家“正宗”的吃。能代表钦州特色的猪脚粉摊有三家:二马路一摊、钦州学院东校区一摊、建设路红嫂一摊。它们的特色是猪脚肉软而不烂、肥而不腻、汤水鲜美,还略带甜味。
当然,除了猪脚粉还有:黄瓜皮、荔枝、龙眼、香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