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
蒙古国划分成1市、21省。
1市:乌兰巴托市(首都)
21省:鄂尔浑、达尔汗乌勒、肯特、库苏古尔、 科布多、乌布苏、中央、色楞格、苏赫巴托、南戈壁、内杭爱、扎布汗、中戈壁、东方、东戈壁、戈壁松布尔、戈壁阿尔泰、布尔干、巴彦洪戈尔、巴彦乌列盖、 后杭爱。
编号 |
省(盟) aymag |
C2000 |
面积(km) |
首府 |
CC2000 |
1 |
乌兰巴托市 Ulaanbaatar hot |
760,077 |
4,700 |
乌兰巴托 Ulaanbaatar |
760,077 |
35 |
鄂尔浑 Orhon |
71,525 |
840 |
鄂尔登特 Èrdènèt |
68,310 |
37 |
达尔汗乌勒 Darhan-Uul |
83,271 |
3,280 |
达尔汗 Darhan |
65,791 |
39 |
肯特 Hentiy |
70,946 |
80,300 |
温都尔汗 Öndörhaan |
16,100(CE1999) |
41 |
库苏古尔 Hövsgöl |
119,063 |
100,600 |
木伦 Mörön |
25,600(CE1999) |
43 |
科布多 Hovd |
86,831 |
76,100 |
科布多 Hovd |
26,023 |
46 |
乌布苏 Uvs |
90,037 |
69,600 |
乌兰固木 Ulaangom |
26,319 |
47 |
中央 Töv |
99,268 |
74,000 |
宗莫德 Zuunmod |
16,227 |
49 |
色楞格 Selenge |
99,950 |
41,200 |
苏赫巴托尔 Sühbaatar |
22,900(CE1999) |
51 |
苏赫巴托尔 Sühbaatar |
56,166 |
82,300 |
西乌尔特 Baruun-Urt |
15,133 |
53 |
南戈壁 Ömnögovi |
46,858 |
165,400 |
达兰扎达嘎德 Dalanzadgad |
14,183 |
55 |
前杭爱 Övörhangay |
111,420 |
62,900 |
阿尔拜赫雷 Arvajhèèr |
19,058 |
57 |
扎布汗 Dzavhan |
89,999 |
82,500 |
乌里雅苏台 Uliastaj |
24,276 |
59 |
中戈壁 Dundgovi |
51,517 |
74,700 |
曼德勒戈壁 Mandalgov' |
14,183 |
61 |
东方 Dornod |
75,373 |
123,600 |
乔巴山 ?ojbalsan |
41,714 |
63 |
东戈壁 Dornogovi |
50,575 |
109,500 |
赛音山达 Sajn?and |
17,900(CE1999) |
64 |
戈壁苏木贝尔 Govisumber |
12,230 |
5,540 |
乔伊尔 ?ojr |
8,983 |
65 |
戈壁阿尔泰 Govi-Altay |
63,673 |
141,400 |
阿尔泰 Altaj |
18,023 |
67 |
布尔干 Bulgan |
61,776 |
48,700 |
布尔干 Bulgan |
16,239 |
69 |
巴彦洪格尔 Bayanhongor |
84,779 |
116,000 |
巴彦洪戈尔 Bajanhongor |
22,066 |
71 |
巴彦乌勒盖 Bayan-Ölgiy |
91,068 |
45,700 |
乌列盖 Ölgij |
21,400(CE1995) |
73 |
后杭爱 Arhangay |
97,091 |
55,300 |
策策尔勒格 Cècèrlèg |
18,519 |
首都
乌兰巴托(ulanbator),意思是“红色英雄城”,原名库伦,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UlanBator)是一座具有浓郁草原风貌的现代城市。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面积 47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4.2万(2004年底),其中70%的人口是年轻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乌兰巴托位于蒙古高原中部,肯特山南端,鄂尔浑河支流图拉河畔,海拔
乌兰巴托始建于1639年,当时称“乌尔格”,蒙语为“宫殿”之意,为喀尔喀蒙古“活佛”哲布尊巴一世的驻地。“乌尔格”在此后的150年中,游移于附近一带。1778年起,逐渐定居于现址附近,并取名“库伦”和“大库伦”,蒙古语为“大寺院”之意。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库伦为乌兰巴托,并定为首都,意思是“红色英雄城’。
它是蒙古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交通中心。市区沿着土拉河布局,呈狭长形,西部有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市区南面有蒙古的圣山,山顶有蒙古人民革命纪念碑,可俯瞰全市。市中心有蒙古议会大楼,总统府和人民广场。目前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商业设施均较不发达,市区内四处可见大片的蒙古包和简易的木板房。连接中俄的铁路贯穿乌兰巴托,北至苏赫-巴托尔,南抵中国内蒙古的二连浩特。
政治
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放弃了社会主义,采用议会制。实行多党制,目前共有16个注册政党。在2006年,执政党是社会民主主义政党蒙古人民革命党。其最大的反对党蒙古民主党在1991年到1997年曾执政。2009年
历任总统[1990年以后]
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那楚克·巴嘎班迪、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
现行宪法为第四部宪法,于1992年1月通过,同年
1992年通过宪法规定,蒙古国实行有总统的议会制。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武装力量总司令,任期4年,最多可连任一届。国家大呼拉尔(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国家大呼拉尔可提议讨论内外政策的任何问题,并将以下问题置于自己特别权力之内予以解决:批准、增补和修改法律;确定内外政策的基础;宣布总统和国家大呼拉尔及其成员的选举日期;决定和更换国家大呼拉尔常设委员会;颁布认为总统已经当选并承认其权力的法律;罢免总统职务;任免总理、政府成员;决定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结构、成员及权力;决定赦免等。国家大呼拉尔为一院制议会,由76名议员组成,每届任期4年,凡25岁以上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均有资格参选。国家大呼拉尔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每次例会不少于75个工作日。政府为国家权力最高执行机关,政府成员由国家大呼拉尔任命。
人口
总人口:2,791,272人(2005年07月)
总人口密度:1.73人/每平方公里(2003年)
蒙古国地广人稀, 南戈壁省人口密度最低, 每平方公里仅0.233人.
官方语言:喀尔喀蒙古语 (详见蒙古语), 目前通行文字是以西里尔字母 (Cyrillic, 斯拉夫语系) 拼音写成个蒙古文.
老一辈懂俄语、新一辈懂英语.
除了官方语言外, 另外有15%人口说其它蒙古方言, 少数民族使用土耳其语系方言,西部哈萨克族聚居的地方人们说哈萨克语。
民族:人口以喀尔喀蒙古族为主,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族等。过去大约40%的人口居住在乡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80%,其中生活在乌兰巴托的居民占全国居民总数的1/4。农业人口主要由饲养牲畜的游牧民组成。
教育
实行国家普及免费普通教育制。主要高等院校有:国立大学、技术大学、国立师范大学、国立农牧业大学、医科大学等。
国民识字率高达90%以上。1921年前,蒙古国的教育水平非常落后,没有正规的学校,全民识字率仅为2%。1924年以后,教育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现在蒙古国有100多所大专院校,国立学校占一小部分,福利学校居多。在乌兰巴托有6所汉语学校,2000多名学生。华侨学校在校生有420多人,其中300人是蒙古国学生,只有120人是华侨学生。在蒙古国还有公费学习的中国学生200多人,自费的1000多人。
蒙古国人最近对学习中文很感兴趣。在内蒙古大学学习中文的留学生主要来自于蒙古国,这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实力的显著增强有着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