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010-63908231
总部经济中国网
宝鸡
  

宝鸡

 

城市名片

  中国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陕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第四大城市

  全国百强城市(名列第81位,2003;名列第78位,2004;名列第73

  位,2006

  省级文明城市(陕西首家、也是陕西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2006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西部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5

  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2005)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1997-20002005)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 (2000-2006)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5-2008)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0)

  省级园林城市 (2004)

  国家卫生城市(使陕西实现了零的突破,2005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西北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5)

  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2007)

  第四届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陕西

    惟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7)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唯一的城市,2007)

  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全国第三批数字化城管试点城市,全省唯一一家数字化试点城

  市)

  全国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全省唯一一家被确定为全国试点的地级市,2007)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8)

  金融生态城市(2008)

  中国人居环境城市(全国仅南京和宝鸡;2009)

  国家节水型城市(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9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全国仅三个城市:吉林松原,山东潍坊,陕西宝鸡;2009)

  国家森林城市2009,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中荣获)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 (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09)

  全国环境优美城市(2009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2009)

  全国首批公立医院医疗改革试点城市(全国16城,陕西唯一,2010

  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38个,2010

  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2010)

  宝鸡的城市精神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

地理位置

  宝鸡,西部工业重镇、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美术之乡美誉。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首府)城市的中心位置,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中国境内亚欧大陆桥上第三个大十字枢纽。辖39县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6.25万,其中市区常驻人口91.5万,流动人口8万。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全市平均海拔618m(1985年数据)。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东连西安市、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西北分别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3平方公里。

  宝鸡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原占总面积17.5%,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

地理气候

  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东连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北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3.1平方公里。

  宝鸡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具有南、西、北三面环山,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原占总面积17.5,呈显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

  宝鸡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包括高原季风)控制。冬季,处于强大的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南侧,受制于极地大陆气团,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处于印度低气压和印缅低压槽的东北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西侧,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常在本区上空交绥,或被单一的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温热多雨和炎热干燥天气交替出现;春、秋二季处在冬、夏季风调交替的过渡时期,使故里委升温迅速且多变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又多阴雨连绵,成为关中秋季连阴雨最多的地区。日照比较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200小时之间。室内平均气温以渭河平原谷地为最高,达12~14℃。本市年平均降水量在590~900毫米之间,是关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自然灾害

  宝鸡市处于陕西省天气系统的上游,干旱、冰雹是宝鸡两种主要自然灾害,中部的眉县、扶风、岐山、陈仓区川塬地区气候适宜,但降雨量分布不均,每年都有干旱时段出现。北部山区的陇县、麟游、千阳、凤翔、陈仓区西部山区,冰雹、干旱自然灾害频繁,据历史记载,群众防雹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雹期最早三月份出现,最迟十一月结束。

气候灌溉

  宝鸡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年气候变化受东亚季风(包括高原季风)控制。冬季,处于强大的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南侧,受制于极地大陆气团,天气寒冷干燥;

  夏季,处于印度低气压和印缅低压槽的东北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西侧,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常在本区上空交汇,或被单一的热带海洋气团控制,温热多雨和炎热干燥天气交替出现;

  春、秋二季处在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时期,使春季升温迅速且多变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又多阴雨连绵,成为关中秋季连阴雨最多的地区。日照比较充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200小时之间。室内平均气温以渭河平原谷地为最高,达12~14℃。本市年平均降水量在590~900毫米之间,是关中降水量最多的地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宝鸡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各类矿产地126处,探明储量的85处;发现各类矿产26种,探明储量的18种;主要矿种探明储量的有:金5.242吨、铜8.6万吨、铅锌250万吨,另外还有大量的硫、磷、硅石、石灰石、大理石、红柱石、煤、石墨等非金属矿种,其中:铅、锌、金是宝鸡的优势矿种,已探明的储量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今后探明储量可能更多,潜在的经济价值铅锌5.3亿元,金37.4 亿元。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56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7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3%。种植业面积较大,占66.4%,林业占4.4 %,牧业占14.4%,副业占14.7%,渔业仅占0.1%。

水资源

  全市的河流以秦岭为界,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秦岭以北为黄河流域的渭河及基支流水系;秦岭以南为长江流域的嘉陵江上游河段及汉江部分支流河源段水系。黄河流域各河流的流域面积占全区河流面积的70%左右;长江流域各河流的流域面积约占30%。全市的水资源总量为48.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量41.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7.5亿立方米。根据现有工程设施,可控制利用水资源量为11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3%。

生物资源

  宝鸡独特的地理和气侯条件,为各类植物 、鸟类、兽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共有资源植物2100多种,动物近500 种,仅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就有植物1550多种,野生鸟类192种,兽类62种。 在野生动、植物中,有珍稀保护植物28种 ,占全省保护植物的75.7%,珍稀保护动物28种,占全省保护动物的93%。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秦岭虎、朱鹮(朱缳)5种,占全省一类保护动物的100%。森林和草地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全区森林面积935.8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13%,森林覆被率达34%。

友情链接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