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010-63908231
总部经济中国网
宝鸡(2)
  

旅游资源

  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名胜古迹众多,素有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美称。其中:周原遗址位于岐山、扶风交界处,是古周人早期都城岐邑所在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陶器、甲骨文等;北首岭遗址位于市区金陵河对岸,距今7000多年,发现遗房32座、窑15个、墓439座及工具用具1700多件;市东的钓鱼台,为周朝姜太公钓鱼处;周公庙为西周周公旦的采邑;这些景点向人们显示了丰富的周秦文化。

  宝鸡是炎帝故里,市区南郊清姜河古称姜水,是炎帝部落发祥壮大的地方。东南的蒙峪相传是炎帝诞生的地方。蒙峪以南常羊山上的炎帝陵相传埋有炎帝所用的衣物。市区经二路与广元路交汇处有炎帝园(原河滨公园),是炎帝祠的所在地。

  市区公园路原人民公园兴建中国唯一一家周文化主题公园——中华礼乐城。

  位于扶风县法门镇法门寺,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建于1700多年前的东汉,是安放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著名寺院,是一个世界级的旅游胜地;金台观位于市区陵原北坡,洞内有张三丰塑像,内还展有周素文化和民间工艺品;麟游县的九成宫遗址,系隋唐皇家避暑胜地,现有众多古物书碑;此外,凤翔县的东湖、陇县的龙门洞,景色优美;市区南部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山脚下有著名的汤峪温泉,山上风光秀丽,珍禽异兽、奇花古木繁多,还有芳香寺、玉皇地、南太门、太白庙等殿堂寺庙,形成了人间仙境般的景色。

  最佳旅游时间

  气候:属温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 ,极端最高气温42.7℃(扶风),极端最低气温-25.5℃(太白)。年降水量710-1000毫米。最佳旅游时间:春、秋季

贵重药材

  宝鸡地区是中药材的适生地,现有中药材1992种,其中动物药415种,植物药1478种,真菌药35种,矿物药12种。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方面,实施中药现代化行动计划,加快建立地道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完善新药开发体系和产品生产体系,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化,中药生产集团化。在全市中药材种植适生区,以秦艽、红豆杉、越菊、柴胡、地灵、党参、花椒等品种为主,建立市级中药材种植基地,每个品种基地规划种植10-20万亩,建立省级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基地县、示范县、示范园4个,争取秦艽、红豆杉、黄芪、越菊等品种进入国家级中药材示范基地。重点扶持晨鸡药业公司、岐山金方药业公司、秦岭国药厂和一批民营科技制药企业(宝鸡华西制药有限公司、宝鸡国豪制药有限公司、宝鸡市荣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太白山药用植物研究所),促使其上规模、上水平。

文化背景

  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区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这里是佛、儒、道三家文化的汇集地,以出土佛骨舍利而闻名于世的法门寺在盛唐时期已成为皇家寺院和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

  宝鸡境内的文物资源丰富,其中以青铜器为最多,现已陆续出土毛公鼎、大盂鼎等五万余件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著名文物古迹有:炎帝活动过的天台山,佛教圣地法门寺,著名道人张三丰主持修道的金台观,典雅秀丽的五丈原诸葛亮庙,姜子牙隐居垂钓的钓鱼台,雄伟壮观的周公庙,隋唐帝王皇家温泉——汤峪温泉,一代名流苏东坡主持修建的凤翔东湖等。境内的自然景观更是独树一帜。有景观奇特的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始风貌鲜明的嘉陵江源头和具有欧洲风格的陇县关山草原。宝鸡的民间艺术更是多姿多彩,独具一格。皮影、木偶、剪纸刺绣、社火、脸谱、泥塑、草编等都始终散发着周秦文化的遗风古韵,闪烁着中华原始文明的奇光异彩。

  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问陶(船山)于1798年路过宝鸡时写了《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组诗,指陈军事,得老杜《诸将》之遗,一时盛传天下。

历史发展

  宝鸡古称陈仓,据《三秦记》记载,陈仓以古陈仓山(今鸡峰山)得名。宝鸡之名始自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沿用至今。

  早在新石器时代,宝鸡就是先民们活动生息的地区之一。宝鸡共发现新石器文化遗址数百处,其中最著名的北首岭遗址,据《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记载,早期遗存为公元前5150~5020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7150多年,是早于仰韶文化半坡遗址的一种文化遗存。

  宝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ll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 《史记·周本纪》),建立了周王朝早期的国家组织。古公亶父被后世尊为太王。周在古公亶父死后的季历和文王时期,国势发展很快,先后征服了西落鬼戎、始呼、翳徒之戎,邻近的许多部落和方国也归附于周,巩固了周族在渭水中游的统治,为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以秦襄公攘夷,护送平王东迁之功,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从此,建立了秦国。秦文公四年(前762年),秦在汧渭之会(今宝鸡市眉县附近)建立国都。秦宪公二年(前714年),为备战攻戎,秦将国都由汧渭之会徙往平阳(今宝鸡县东阳平村),并建有封宫(《史记·秦本纪》)和羽阳宫(《汉书?地理志》)。以此为政治中心,至秦武公十一年(前689年),西起甘肃中部,东至华山一线,整个关中及渭水流域,基本为秦国所控制。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迁都于雍(今宝鸡市凤翔县)。此后,秦国先后有十八位国君以雍为国都,共历时294年。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期间,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由一个落后的诸侯国,跻身当时最先进的国家行列之中,为以后东向攻灭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宝鸡属内史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属雍;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改为中地郡;汉高祖九年(前198年),又改属内史;景帝分属右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仍因之;太初元年(前104年),更名右扶风,为三辅之一。献帝时(189220年),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郡。曹魏(220265年)为扶风郡。晋惠帝时(290306年),改为秦国。北魏太武帝时(424452年),置秦平郡,兼置岐州。西魏(535556年)改秦平郡为岐阳郡。隋初,置岐州;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废州置扶风郡。唐初置岐州;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改为扶风郡;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改为凤翔郡,不久又改为凤翔府;代宗宝应年间(762763年)因之,属关内道。五代属关西道。宋属秦凤路,为风翔府。金置天兴军.属陕西西路。元初立凤翔总管府,后更为散府,先后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明仍为凤翔府,隶陕西布政使司,分属关西道。清初,仍沿旧制为凤翔府;康熙九年(1670年),裁关西道,分隶西安粮盐道;乾隆九年(1744年),改隶驿盐道.为分巡凤邻道。民国2年(1913年),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22年(1933年)撤道,由省直辖宝鸡各县;民国27年(1938年),在凤翔设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公署辖宝鸡,凤翔、千阳、陇县、麟游、岐山、扶风、眉县、武功、周至;民国30年(1941年)2月,第九区督察专员公署迁至宝鸡。

  1949714日宝鸡解放,陕甘宁边区政府宝鸡分区机关进驻宝鸡市。时领宝鸡、风翔、岐山、扶风、千阳、陇县、眉县、风县共8县和宝鸡市(县级市)。19501月宝鸡分区划归陕西省辖;52日,分区增领麟游、武功等6县,共领14l市,1950l011日改宝鸡分区为专区。1953130日,宝鸡专区又增领兴平、周至等5县,并新设太白区,共领19ll区。1956101日,宝鸡专区撤销,原属县市直隶于省。1960年至19619月,宝鸡市领风翔、陇县、凤县(均为并县以后)3县。1961年,复设宝鸡专区,领宝鸡、凤翔、岐山、扶风、麟游、武功、眉县、凤县、千阳、陇县、太白共ll县和宝鸡市(县级市)。1966年,宝鸡专区改领11县,宝鸡市为省辖。1969年专区改名宝鸡地区,仍领11l市。19712月,地区撤销。19713月至19793月,改为宝鸡市(地级市)领112区。19793月,复设宝鸡地区,只领11县;地市并存,宝鸡市领金台、渭滨2区。19808月,宝鸡地区与宝鸡市合并,以地级市领导县、区代替地区领县的体制,时领112区。198212月,新设杨陵区,共领113区。198311月,武功县与杨陵区划归咸阳市辖;宝鸡市辖金台、渭滨2区和宝鸡、凤翔、岐山、扶风、麟游、陇县、千阳、凤县、太白、眉县10县。2003526日,宝鸡县撤县成立陈仓区,宝鸡市辖金台、渭滨、陈仓3区和风翔、岐山、扶风、麟游、陇县、千阳、凤县、太白、眉县9县。

城市规划

  1:总体规划历程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初步确定宝鸡为以机械工业为主的铁路交通枢纽城市。第二个阶段是1981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在当时的规划指导思想下,确定宝鸡的城市性质是:以机、电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铁路交通枢纽;至2000年城市人口规模由1980年的40.8万发展至85万。第三个阶段是20002020城市总体规划,这一阶段国家建设重点西移,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枢纽城市,相对与1981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性质、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都具有较大的变化,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城市由内向型外向型转变。

  2:城市规划范围及发展目标 规划区范围为金台、渭滨、陈仓三个行政区划,东到李家村、西至庙沟大梁,南到玉皇山、北至王家崖水库,总面积906.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由三个行政区的川道地区组成,东到李家村、西至引渭渠首,南到益门堡、北至王家崖水库和温家寨,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127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确定为2000~2005年,中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期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将宝鸡市建设成为陕西西部和陕、甘、宁、川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达到科教先进、工业发达、交通便捷、商贸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城市。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93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2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995元。

  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宝鸡市城镇发展战略是以陇海铁路、西宝高速。西宝北线、南线和渭河沿线的城镇带为发展主轴,宝中铁路、宝平公路和千河两岸,宝成铁路、宝凤公路和嘉陵江两岸的城镇带为两个次轴,规划期内,宝鸡市区发展为大城市,凤翔、岐山发展为中等城市,陇县、凤县、眉县、扶风等县发展为小城市,形成以宝鸡市区为中心,岐山蔡家坡为城市副中心,凤翔、岐山、陇县、凤县、扶风、眉县等县城为骨干,95个建制镇为依托,形成市域乡镇时空有序、协调发展的点、轴()”发展的城镇体系。2010年全市域规划总人口数403万人,城市总人口为181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5%;2020年全市域总人口数432万人,城市总人口为238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5%。

  4:城市性质和规模宝鸡城市的性质为: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联接中原、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工贸发达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到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82万人,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120万人,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

  5: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市及卫星城镇: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在市域空间上规划设置一个中心城市、两个卫星城市和四个卫星城镇。中心城市宝鸡市区,由金台区(含石羊庙)、渭滨区(含八鱼乡)和陈仓区(千河镇虢镇镇、清溪乡)三区组成,面积168平方公里,是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个卫星城市岐山市、凤翔市,岐山市是市域城镇体系的副中心;凤翔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与中心城市共同组成宝鸡市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卫星镇──长青镇、阳平镇、贾村镇县功镇。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宝鸡市南、北、西三面环山,南有苍翠的秦岭,北有粗犷雄浑的黄土高塬,黄河第一支流渭河横贯东西,构成了城市长约33公里、宽约5公里的东西向带状地形。本次规划在上一轮总体规划分区结构的基础上,规划了一个中心集团,四个外围组团,形成以南山北塬为依托,渭河水系为开敞空间,中心集团为主体,区间绿地为间隔的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的带状布局、组团结构。中心集团范围包括原市中心区、上马营、石坝河、八里桥地区,面积28.89平方公里,是全市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四个外围组团分别为神农组团、福谭组团、陈仓组团、西虢组团。其中神农组团由清姜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组成,总面积139.13平方公里;福谭组团由福临堡和谭家村地区组成,面积14.34平方公里,是城市的综合工业区;陈仓组团由十里铺、卧龙寺、石羊庙乡、下马营镇八鱼镇的川道地区组成,面积63.83平方公里,是以钛材加工和轻纺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区;西虢组团由虢镇、千河镇和清溪乡的川道地区组成,面积55.11平方公里。城市中心位于中心集团,以原中心区、上马营、石坝河为主体,构成城市中心区;两个副中心分别位于陈仓组团和西虢组团,是城市次一级中心,除服务本组团外,还承担和分解部分市级中心职能。

友情链接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