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是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战略地位历来重要。韶关市是粤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广东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上岭南有名的重镇,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广东的重工业基地,是广东省第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示范市,是广东省规划重点发展的六大都市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是广东省社会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
市情概览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的北部,位于东经112°50′—114°45′、北纬23°5′—25°31′之间。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与湖南郴州市、江西赣州市交界,东面与河源市接壤,西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南连珠江三角洲,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是粤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现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南雄市。全市总面积1.84万平方公里,人口323万,其中市区面积2856平方千米,人口90万。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韶关古称韶州,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有着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历史上的韶州被誉为“岭南名郡”,孕育了以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清代文学家廖燕为杰出代表的大批历史名人。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华寺因此成为禅宗的“南宗祖庭”。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造就了韶关良好的人文环境,民风淳朴,社会安定,是全省社会治安最好的地区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区位优越,交通发达。韶关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上通道和关口,粤湘赣交界地区商品集散中心,粤港澳辐射内陆腹地的“黄金通道”。韶关是国家规划发展的一级铁路枢纽和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全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区位交通综合优势十分明显。武广客运专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6国道、北江航道纵贯南北,323国道和即将建成的韶赣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与深圳盐田港联手建设韶关“内陆港”,开通了直达盐田港的铁海联运班列。乘坐武广铁路客运快线从韶关市区到广州市仅需40分钟,融入了广州“一小时生活圈”,区位交通优势大大提升。
资源丰富,生态优越。韶关是广东省旅游资源最丰富、旅游文化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拥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景点17处和省级及以下景区景点100多处。包括丹霞山、南华禅寺、珠玑巷、马坝人遗址、梅关古道、广东大峡谷、满堂客家大围、必背瑶寨等大批旅游景区,成为无数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休闲目的地。韶关物种资源丰富,森林资源居广东省首位,是全国重点林区,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人均拥有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居全省地级以上市第一位。土地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十分之一强。韶关的林地面积、林木绿化率、活立木蓄积量均居全省前列,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韶关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9种,其中储量位居全省前三位的有35种,居第一位的有23种。
基础厚实,保障可靠。韶关是广东老工业基地,拥有较好的研发基础和制造技术,形成了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烟草、机械制造、制药、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韶关又是特色鲜明的农业大市,已形成优质稻、优质蔬菜、优质畜禽、优质鱼、烟草、特色水果、竹类等七大主导产业,每年生产大量的优质农产品和轻工业原材料。韶关是广东省重要的电力生产基地。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400万千瓦,供电可靠率达100%。韶关是广东省重要的技工教育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第一,技工学校在校生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强,还拥有大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
改革开放以来,韶关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71.73亿元(当年价),同比增长10.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312元,增长9.7%。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1226.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1.38亿元,分别增长17.4%和35.7%。各项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