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010-63908231
总部经济中国网
中国
  

中国

百科名片

  

中国国旗-五星红旗

中国,古时通常泛指中原地区,与中华”“中夏”“中土”“中州含义相同。古代华夏族汉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后来成为我国的专用的简称。1949101日起,国名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面积9600000平方公里,人口13亿(2008),首都北京。

中文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

英文名称: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R.C.)

简称:

中国(China)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北京

主要城市: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香港

国庆日:

10月1

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

国家代码:

CHN

官方语言:

汉语普通话

货币:

人民币

时区:

8

政治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领袖: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

人口数量:

13.45亿人(2009)

人口密度:

138/平方公里(2009)

主要民族:

汉族、壮族 、 满族

主要宗教:

佛教、道教、儒教

国土面积:

960万平方公里

水域率:

2.8%

GDP总计:

49093亿美元(2009)

人均GDP

3603美元(2009)

国际电话区号:

+86

国际域名缩写:

.cn

道路通行:

靠右行驶或靠右通行

CN:

ISO 3166-2

美誉:

礼仪之邦、瓷器之国、丝绸之国等

别称:

神州、中华、华夏、禹域、中域等

目录

中国的疆域范围

中国的来源与变迁

中国的历史

中国的写法

新中国介绍

中国的地理

当代的中国

中国的文化

中国的节日

中国的体育

中国的疆域范围

中国的来源与变迁

中国的历史

中国的写法

新中国介绍

中国的地理

当代的中国

中国的文化

·   中国的节日

·   中国的体育

展开

编辑本段

中国的疆域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共约960万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包括渤海、部分黄海、部分东海、部分南海和可以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共约470万平方公里(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上这样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为领土和领海以上35KM(航空器所能达到的最高高度,现为35KM)的空域,共约1430万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

中国的来源与变迁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周代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京城,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东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 ,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只相当于今黄河中下游河南大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皆有安。十分明显,此时的"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齐桓公救援邢国卫国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易为以外内之词言之言自近者始也。夏、商时期,应该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时期;而集华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礼的形成,是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标志。观、周、春秋,各邦国不断分化,有的进入华夏集团,有的进入蛮、夷、戎集团,像祀国这样的国家,一度摇摆于夷夏之间,最后终于摆进了华夏集团,成了诸夏的一分子。

编辑本段

中国的历史

  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5000年的文明历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

  

炎黄二帝

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 

  炎帝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都是起源于陕西中部渭河流域的部落领袖。《国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渭河支流,今陕西关中中部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渭河支流,今陕西关中西部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后来为了争夺领地,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从很早的古代起,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之上。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5000年来特别是秦汉以来的2000多年里,在各民族长期交往融合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秦汉时期,不仅基本奠定了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的疆域规模,而且开创了将中华大地上渔猎文明区、游牧文明区和农耕文明区混而为一大一统先河。秦汉陆续在今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地设置郡县,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在西北的羌地设护羌校尉,在东北乌桓地区设护乌桓校尉,历史上第一次把这些边疆民族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治理版图之内。从此,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隋唐结束魏晋南北朝长达300多年的战乱,在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基础上建立了比汉朝疆域更为广大、民族更为众多的统一格局。唐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之国力强大、文化先进,增强了周边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促成了胡越一家盛况的出现。这个时期,唐朝先后统一东突厥西突厥,并设立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管理军政要务。对其他民族地区,唐朝也都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有的还直接设置道、府、州,予以有效管辖。唐朝统一领导和治理下的各民族蓬勃发展,促进了唐朝国力的强盛和疆域的扩大。宋朝虽然先后与契丹族辽朝女真族的金朝长期并立,但各民族之间的互相联系与交往十分密切。西夏大理等政权大力吸收了汉族中原王朝的统治经验和政治制度,融入大量中原文化的元素,为以后元朝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元朝创设了行省制度,现在的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贵州等民族地区,都在行省的管辖之下。设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台湾,同时在云、贵、川、康等民族地区设土司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辖。尤其是元朝首次将青藏高原完整纳入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在多民族统一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明朝的领土曾囊括今日内地十八省之范围。东北初年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乌地河流域,后改为辽河流域;初年北达西拉木伦河一带,后改为今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改为嘉峪关;并曾在今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等地设有羁縻机构。明成祖时期甚至短暂征服并统治安南(今越南)。清朝取代明朝后,全国各民族的统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北方,先后统一了蒙古族的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在新疆和西藏地区,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大小和卓等系列叛乱,维护和巩固了对新疆、西藏地区的统一。同时,为反抗沙俄的侵略,加强了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1840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从沿海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继而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中国各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西方列强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和平解放、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就有汉、蒙古、土家等各族军民奔赴前线,共同战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大沽炮台的满、汉守军和蒙古族骑兵迎头痛击英法联军。西藏军民在隆吐山战役和江孜战役中,先后给英国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在中法战争中,壮、彝等族人民坚决反击法国对中国西南的侵略。东北地区的满、达斡尔鄂温赫哲等族人民,西北地区的维吾尔、柯尔克孜、回、蒙古等族人民,先后同沙俄等入侵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新疆各族同胞的大力支援下,左宗棠率领的清军迅速击溃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的侵略,收复了新疆。

  辛亥革命后,1912成立中华民国简称中国,这个称谓才正式成为中国国号1949101日,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简称中国

  中国历史朝代表

  

朝 代

起 讫

都 城

今 地

 

约前2070—1600

斟鄩

河南洛阳

 

约前1600—1046

西亳

  南亳

  商

  殷都

河南洛阳

  河南郑州

  河南商丘

  河南安阳

 

西周

1046—771

镐京

  洛邑(成周)

陕西西安

  河南洛阳

东周

770—256

洛邑

河南洛阳

 

221—206

咸阳

陕西咸阳

 

西汉

202—公元8

长安

陕西西安

8—23

长安

陕西西安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曹魏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

蜀汉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东吴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西晋

265-316

洛阳

河南洛阳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十六国

304-439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南朝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北魏

386-534

平城

  洛阳

山西大同

  河南洛阳

北朝

东魏

534-550

河北临漳

 

北齐

550-577

河北临漳

 

西魏

535-557

长安

陕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581-618

大兴

  东都,东京

陕西西安

  河南洛阳

 

618-690

  705-907

长安

陕西西安

 

武周

690-705

神都

河南洛阳

 

后梁

907-923

河南开封

五代十国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

936-947

河南开封

 

后汉

947-950

河南开封

 

后周

951-960

河南开封

 

十国

902-979

 

北宋

960-1127

汴京,东京

河南开封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916-1125

皇都 (上京)

内蒙古巴林左旗

 

西夏

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1115-1234

会宁

  南京

黑龙江阿城

  河南开封

 

1271-1368

大都

北京

 

1368-1644

明太祖即位于应天府(南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

江苏南京

  北京

 

1616-1911

北京

  (清朝前身为后金,建都于沈阳)

北京

 

中华民国

1912-1949

建国于南京

  抗战行都洛阳,陪都重庆

江苏南京

  河南洛阳 

  重庆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101

北京

北京

 

编辑本段

中国的写法

  中文:中国

  汉语拼音Zhōng guó

  英语China

  威妥玛式拼音法Chung kuo

  汉语注音符号:ㄓㄨㄥㄍㄨㄛˊ

  闽南语Diong gok

  吴语Tsong kueh

  客家话Zung giet

  粤语Zung gwok

  朝鲜语중국chong kuk

  日语:中国(ちゅうごく)

  德语China(读音与英语不同)

  法语la Chine

  蒙古语Хятад

  俄语Китай 

  意大利语Cina

  丹麦语Kina

  立陶宛语Kinija

  匈牙利语Kína

  菲律宾语Tsina

  阿尔巴尼亚语Porcelani

  乌克兰语Китай

  西班牙语China (Porcelana)

  芬兰语Kiina

新中国介绍

国体和政体

  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后香港、澳门回归,因历史原因,实行一国两制,即在中国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由于内战原因未能统一,现为资本主义制度,回归后也适于一国两制,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首都

  北京市(英语:Municipality of Beijing 汉语拼音:Běijīng Shì),简称,旧称Peking,是威妥玛式拼音法的译音。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全国第二大城市及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3000余年建城史和850余年建都史,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其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自中国金朝起,第一次成为古代中国的首都(1153年),是为北京建都之始,2010年是北京建都857周年。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北京迎接每年超过1亿4700万的旅客。

国旗

  中国与西方列强密切接触是在19世纪晚清代时期,因发现在外交场合无旗帜代表中国,在窘迫的情况下,清朝政府才开始颁布正式的、现代意义的国旗。

  中国历史上,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一共使用过三种国旗,分别为黄龙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此外,从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局势动乱,一些割据或傀儡政权,也称本身是中央政府,亦设有各自的国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规定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由上海市政协常委曾联松先生设计的。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有象征中国人为黄种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即原士、农、工、商之所谓四民,但依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顺序被改为工、农、士、商)。四颗小星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其高与宽之比为23

友情链接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