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
教育概况
罗湖区是深圳经济特区的老城区,是深圳的商贸、金融和信息中心。近年来,在市、区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区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罗湖教育事业取得了优先长足和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教育整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适应了罗湖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为我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学校、幼儿园167所。
按办学层次分,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完全中学5所,初级中学10所,小学51所,幼儿园99所;
按办学体制分,有公办学校52所(其中,直属学校50所,铁路系统办学2所),公办民助学校1所,国有民办学校8所,简易民办学校8所(还有1所已经批准筹办),公办幼儿园11所(其中,直属1所,非直属10所如妇联办幼儿园等),民办幼儿园88所。
按学校等级分,有国家级学校1所,省一级学校(幼儿园)20所,市一级学校(园)33所,区一级学校15所。
截止2004年底,在校学生、幼儿104965人(其中,中小学生88392人,在园幼儿16573人。)。
辖区内还有信息技术学院、党校、行政学院、电大、老年大学、卫生学校、财经学校等大中专院校,以及深圳中学等市属中小学4所,有各类成人教育机构40多家。
全区教育系统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员工4633,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特级教师11人,高级职称681人,中级职称2471人,初级职称1079人;学历结构:研究生(硕士)91人,本科2278人,大专1804人,中专363人。
今天,随着深圳市成为广东省首个教育强市,并努力创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罗湖教育正朝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不断迈进。放眼未来,罗湖教育工作者豪情满怀,我们坚信罗湖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好[4]。
卫生事业
深圳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前身是宝安县人民医院,1979年更名为深圳市人民医院。1996年,经国务院侨办批准,成为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2005年,经暨南大学批准,我院与深圳眼科医院及华侨城医院联合升格成为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伴随着经济特区的成长,深圳市人民医院已发展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深圳市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医院先后装备了磁共振、全身CT、先进型号的螺旋CT、ECT、高压氧仓、大型X光机、B型彩超、彩色多普勒、各种内窥镜、大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大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心、肺功能监护系统、先进型号的两台直线加速器、数字减影机、流式细胞仪、1.5T核磁共振(MR)、DR等医疗设备。大量高新技术设备的引进,极大地推动了诊疗水平的提高,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介入诊断治疗学、微创外科、人类基因疾病的诊断治疗、细菌学和血液学的临床检验等技术领域跨入国内、省内的先进行列。[5]
发展目标
十一五 及至更长一段时期,围绕建设和谐罗湖、效益罗湖和国际化城区的总体目标,不断巩固和发展现代服务强区建设成果,努力把罗湖建设成为立足深圳、服务全国的集金融、物流、信息、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商业活动中心区,以现代商贸、都市旅游,娱乐休闲为支撑的消费天堂,以创新产业为导向的文化产业基地。
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2010年达到75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600美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30亿元,年均增长6.5%,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显着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占本地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4%,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建设用地5.1平方米,万元生产总值电耗小于584千瓦时,万元生产总值水耗小于21立方米,分别比“十五”期未下降25%-6%和14%。[7]
荣誉称号
罗湖区在过去几年获得“广东省教育强区”,区委被深圳市委授予“好班子”、“广东省先进文化区”等荣誉称号的基础上,2004年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广东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深圳市第二届计划生育模范区”、“广东省体育先进区”、“全国三八红旗单位”等称号,2005年获“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梳理行动先进单位”、“第五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优秀组织奖”、 “深圳市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 “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等称号, 2006年获“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 “深圳市市容环境辖区管理优秀单位”、“深圳市城中村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2001-2005年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等称号,2007年1月又获“深圳市政府法制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