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总部聚集始于第三次经济转型中,时至今日,香港已经吸引数千家跨国公司在港设立亚太总部、地区总部。香港岛的中环区便是总部聚集的区域。目前,这一地区集中了大量的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行、中国银行新总部等,已发展为成熟而标准的CBD,成为香港经济的“心脏”。据香港特区政府的统计,跨国公司2001年在香港设立的地区总部及地区办事处数目比上年增加了7.9%,达到3237家。而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02年10月31日发表的《2002年海外公司驻香港的地区代表统计调查结果》,在2002年6月1日,香港以外注册公司驻港的地区总部共有948家,驻港的地区办事处则有2171家,跨国公司在港的不仅数量多,并且覆盖的行业范围也十分宽广。
驻港的地区总部公司数目最多的国家是美国。2002年共有233家美国公司设有驻港地区总部。其次是日本(159家)及中国内地(96家)。驻港地区总部的主要业务范围是批发、零售及进出口贸易业,及商用服务业。其他主要业务范围包括金融及银行业、制造业、运输及有关服务业。驻港的地区办事处公司数目最多的国家是日本。2002年共有471家日本公司设有驻港地区办事处。其次是美国(437家)及中国内地(170家)。驻港地区办事处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批发、零售及进出口贸易、商用服务业。
企业总部在香港日趋聚集,总部经济的五种效应(即:税收和GDP贡献效应分析、产业乘数效应分析、消费带动效应分析、劳动就业效应分析、社会资本效应)也日趋明显,并从根本上影响着香港经济。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华南中心主任谭刚研究员将这种变化归为第四次经济转型,并总结了四种影响,即:第一,金融业在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再次出现强劲增长势头,香港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第二,以国际中转业务为代表的传统优势行业出现较大分化,表明在外围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由批发、仓储、运输、代理等行业构成的香港物流业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第三,与新经济相关的新型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香港整体经济转型和服务业结构调整的未来前进方向;第四,由于香港本地成本仍然偏高与市场容量有限,部分服务行业出现饱和,业务收益偏低,急需向外扩展,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容量。
笔者认为,总部经济对于香港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总部经济使得香港的国际商贸、运输中心地位得以加强。企业总部在借助香港贸易中心之便利的同时,也强化了其贸易中心的地位。作为总部母体的跨国公司的活动范围早已超越地区、国家的限制,这些公司在国际、洲际间进行大规模的、全球性的商业贸易、投资生产活动,这些经济活动往往带来以企业总部为中心的人员、货物流动。因此,总部经济必然带来对外贸易的活跃。统计显示,2003年前3个季度整体货物出口增长幅度高达18.6%,进口贸易比去年同期上升近20%。不断强化的国际商贸、运输中心地位,必然带来航运、旅游以及金融服务等相关行业的繁荣,如香港国际机场的客货运量近年来连创历史新高。
第二,总部经济加强了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将金融优势转化为经济繁荣。总部经济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过去总部大规模聚集的10年,也是香港金融业大发展的10年,金融业年均增幅达19.6%,远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长幅度14.3%。以1997年为例,香港筹集的银团贷款总额是日本的10倍,是新加坡的7倍。如今,香港是仅次于纽约、东京、伦敦的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服务十分发达,包括银行、基金管理、证券买卖、私人银行、企业融资、保险等服务。作为金融产业大规模聚集的城市,通过企业总部的资本运作活动,香港雄厚的金融实力得以向周围广大地区辐射,这将大大提高香港对于周边经济的控制力度,突破香港资源、市场的限制,带来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总部经济的模式下,作为金融中心的香港控制着周遍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甚至东亚的主要经济中心。
第三,总部经济促进了香港是国际信息中心的建设。总部经济出现的前提之一就是企业内部运营成本大大降低,这将必然要求低成本的信息流动、信息交换和信息沟通。总部经济的出现和信息中心的建设是相互促进的,企业总部信息的主要消费者之一,总部聚集对于信息交流提出要求,同时便捷的信息交流也是吸引总部聚集的主要因素。香港是当今全球资讯流通最自由的国际大都市,正成为优越的国际信息枢纽之一。目前,香港是全球第一个铺设全数码网络的城市,在电话线、流动电话及传真机普及率方面,也领先于许多亚洲城市。香港经营着全亚洲最大的卫星地面站,所连接的光纤电缆数目之多为亚洲第一,而且在开放电讯市场方面,比亚洲大部分国家先进得多。
总之,香港的总部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对于香港经济已经产生相当的影响。随着香港的总部经济由“自发”发展向“自觉”发展的转变,随着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联合的进一步加强,总部经济对于香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