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联系电话:010-63908231
总部经济中国网
竞争中的上海总部经济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和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联合开展问卷调查,37.1%的受调查外企将地区总部设在上海,正在办理或考虑日后在沪设立地区总部的外企分别有6.6%27.7%。这表明,7成多的外企已经或打算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

  “上海在‘总部经济’的路上,最大的对手是香港。目前,海外企业及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地区总部或营销中心近4000家,吸纳的香港员工超过10万人,为香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外经贸委一位官员对《中国经济周刊》坦言,“因此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对经济的实际贡献,当下香港仍然是中国最成熟的‘总部经济’重镇。”

  面对“总部经济”的日益“加速”,香港方面同样感觉了“压力”。香港美国商会主席祈裕庭呼吁:“新加坡与香港在争夺海外公司方面的角力不断白热化;上海近年也成为与香港争夺‘总部经济’第一高地。”


  事实上,专家指出,从区域看,中国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区域“总部经济”带。除了老牌的香港和崛起的上海“总部经济”,北京的影响不容低估。

{page}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为总部经济设定的“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构成了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成为“总部经济”发展的“第一能级”。

  他的理由是:上海地理位置独特优越,具有连接国内外两大市场的枢纽作用,已成为跨国公司设立其“指挥中心”和“神经中枢”的首选之地。同时,临近上海的苏浙及华东、华中诸多省市,现已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大批工厂遍布其间,这一雄厚的产业基础,成为跨国公司在沪设立“总部经济”外资企业的必要条件。就北京而言,研发能力、专业服务能力和开放程度都排名第一,位于全国之首,但是,其商务设施上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基础条件排名第三,低于广州和上海;同时,北京在环境质量、政府服务上则需要进一步完善。

  有专家同时分析,就“内资”总部看,区域中心仍然是其最必然的“归宿”。比如,东北、河北的企业总部多半会把企业总部放在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的企业往往会把“司令部”瞄准上海,由此可以判断,中国企业密集的长三角中心上海,势必在“总部经济”上超越北京。

  “北京、上海、香港形成了中国总部经济的燕型结构,从长远看,上海处于燕子的头部,香港是最强劲的一翅,北京是另一翅。”

   10多年前相比,如今,大量占用土地、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型外资工业企业正悄然退出,占用很少土地、能耗污染又很低的“总部经济”外资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向上海集聚。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海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总部经济”的概念是随着跨国公司将其研发、设计、采购、物流、制造等中心机构移入中国的过程中,逐渐走入人们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所以,我们对这个概念的认识,更多的是来自外资企业的‘总部经济’。”实际上,伴随着外资企业积聚形成的“总部经济”环境,内资企业也在进行同样的进程。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提到‘总部经济’,总是会提到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个区域的‘总部经济’发展起步早,并且已经初具规模。我们很容易从这两个区域的地域特征发现一些发展‘总部经济’的基本要素:天时、地利和人和。所谓天时,是这两个区域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赶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好机遇、也赶上了全球化在信息产业的带动下快速深化和扩展的最好时期;所谓地利,是优厚的地理位置,背靠腹地,面朝大海;所谓人和,是这些区域的政府职能和管理效率相对比较高,政府的服务意识强,又能积聚高素质的人才具有人力资源优势。  

相关文章

logo
LOGO

友情链接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